俗稱「大腸鏡」的結腸內視鏡檢查,是用一條柔軟的內視鏡經肛門進入身體來檢查下消化道的內壁狀況(如有沒有息肉、腫瘤或炎症狀況),檢查部位包括迴腸末端、盲腸、結腸(升、橫、降及乙狀)、直腸及肛門。在公營醫院進行時會注射適量鎮靜劑,但病人有機會仍處於清醒狀態。在私家醫院內,大腸鏡大多在靜脈注射鎮靜劑或麻醉監察下進行。檢查時間一般大約十五至三十分鐘,但如遇上複雜的情況,則治療時間可以更長。
常見接受大腸鏡檢查的原因:
- 大便出血
- 大便檢測有隱血
- 大便習慣改變 (便秘或腹瀉、糞便變幼、排便後還有便意)
- 腹部不適 (尤其下腹痛或脹)
- 貧血
- 有結腸癌家族史
大腸鏡除了有診斷的作用外亦可進行治療性的程序如抽取組織化驗、息肉切除、控制出血、擴張腸道及放置支架等。
檢查大腸鏡的前三天必須進食低纖維餐(避免進食生果蔬菜等),檢查前一天只可飲用清流質(如清湯、粥水,奶類飲品除外),另外需服用二至四公升的瀉藥(服用方法因應不同醫生及病人會作適當調整),將腸道完全清潔,避免糞便影響檢測結果。如患有糖尿病、高血壓或懷孕等情況,須告知醫護人員以作特別安排。病人不宜親自駕駛,亦應避免檢查前酗酒、抽煙或服用不當份量的鎮靜藥物。
檢查後,注射藥物的效力會持續一段時間,待藥力減退後方可飲食。病者的意識、記憶及思考能力會受藥物影響,故此最好在親友陪同下聽取檢查情況及離開回家休息,不要駕駛及簽署法律文件。
結腸鏡檢查一般來說都是一個安全度高的檢查,部分病者可能會在檢查後感到腹部氣脹及頭暈不適,這屬正常現象,稍作休息情況便可改善。其他較嚴重但罕見的併發症包括下消化道流血或穿破、心肺併發症、藥物敏感等,惟機會一般少於千分之一。若需接受治療性程序(如息肉切除或擴張腸道等),嚴重併發症的風險則會增加。若檢查後遇上嚴重症狀(出血、腹部劇痛、發燒等),則應盡快求醫。